环保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环保新闻
PM2.5纳入评价指标 是一种环保观纠偏
日期:2011/10/11 13:59:41 人气:4764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周建近日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对大气、水、土壤、噪声等环境质量标准进行重新评估和修订。过去四年来,环保部门一直在进行研究,准备对一系列环境指标进行完善,增加科学合理的环境评价指标,完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优化并增加环境监控点位,改进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环保部污染控制司司长赵华林透露,将尽快修改完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PM2.5纳入评价指标,这在技术上已不存在问题。

  对于环境质量监测、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空气质量标准、PM2.5等专业术语,很多人或许并不熟悉,但每个人的生活却与之密不可分。人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空气,人们都想知道自己呼吸的空气质量如何,而评价空气质量的标准不同,评价结果也会有所不同。同样的空气状况,用较高的标准来评价,得分可能比较低,用较低的标准来评价,得分则可能较高。据环保部有关专家介绍,PM2.5是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是形成灰霾天气的主因之一,但是,过去我国的空气环境质量标准中没有PM2.5,致使空气质量监测和评价中缺乏对灰霾天气的评估,人们有时就面临着一个难言的尴尬——明明天空灰蒙蒙的,但权威部门提供的环保监测数据却显示“空气质量优良”。

  近年来,国内大多数城市都在实施“蓝天计划”。实际操作中,某一天到底算不算“蓝天”,长期生活在城市中的市民说了不算,在城市短暂驻留的游人、过客说了也不算,权威部门的专业测评结果说了才算。不过,国内城市用于评定“蓝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并未将PM2.5纳入评价指标,而这个PM2.5,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却是评定“蓝天”标准中最重要的一项指标。

  在国内部分城市群集中形成雾霾天气,给城市带来“蓝天不蓝”的尴尬,PM2.5增多是最大的成因,而PM2.5增多,又主要缘于城市化加速、交通需求快速增长导致机动车快速增长,机动车尾气污染严重。医学研究表明,PM2.5能穿透鼻纤毛等人体呼吸系统的防御结构,深入呼吸道直至肺部,诱发肺部硬化、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疾病。也就是说,PM2.5增多在国内不少城市已是不争的事实,对居民健康的严重危害不容忽视。但是,如果将其纳入环境空气质量的评价指标,必然提高国内城市的“蓝天”评定标准,有可能使城市蓝天数量明显下降,使不少城市完成“蓝天计划”变得十分困难,甚至可能归于流产。

  完成“蓝天计划”固然重要,正视PM2.5污染加剧的严峻现实,通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切实降低PM2.5在空气悬浮颗粒物的比重,全面防治PM2.5所致疾病,无疑更加重要。国家准备修改完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PM2.5纳入监测评价指标,大幅度提高空气质量检测标准,提高“蓝天计划”达标的门槛,这是对以往一些地方“重达标、轻指标”的环保观念的及时纠偏。可以预计,随着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提高,即便空气质量没有继续恶化,多数情况下评价结果也会显示“空气污染严重”、“蓝天数量减少”,环保部门和城市政府因此必将面临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然而,空气质量监测范围的扩大,评价标准的提高,体现了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体现了对居民健康和环境质量高度负责的政治道德,值得为之击掌叫好!

上一个:没有资料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污水处理 | 废气处理 | 环保技术咨询 | 新闻中心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