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环境工程 作者:邹春蕾
环保面前,没有旁观者
水处理行业正风光无限。在记者统计的十家以水处理为主业的上市环保公司中,业绩全线增长。其中,博天环境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19亿元,同比增长80.9%,净利润为2535.1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485.45%;碧水源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19亿元,同比增长77.52%,净利润为2.3亿元,同比增长554.33%;巴安水务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99亿元,同比增长52.5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57.77万元,同比增长67.22%。而博世科增长更为迅速,超过了100%。根据博世科公布的一季度财报,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2.16亿元,同比增长111.21%,净利润为1633.73万元,同比增长276.98%。
水处理行业发展迅猛,得益于PPP模式兴起。财政部PPP中心公布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全国入库PPP项目合计12287个,投资额14.6万亿元,比上月末净增项目503个、投资额6114亿元;比2016年末净增项目1027个、投资额10686亿元;比去年同期净增项目4566个、投资额57880亿元。而在PPP项目库中,生态环境和环境保护项目长期占据榜单前三名。其中,污水处理则占据环保板块的前三名。
例如,在业绩增长较快的上市公司中,碧水源、博天环境等公司均是业内知名的PPP“大拿”。大禹节水也在财报中表示,该公司紧抓国家PPP政策机遇,与多地政府对接业务,加大PPP业务的开拓力度。根据财报,该公司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94亿元,同比增长23.8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97.35万元,同比增长90.28%。
不过,随着PPP项目的增多,其带来的风险也逐渐引起重视。4月25日,环能科技发布的一季度财报显示,该公司1~3月实现营业收入9631.31万元,同比增长32.2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4.59万元,同比下降110.54%。该公司在随后的重大风险提示中提到,PPP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机会,但同时由于PPP项目体量大、周期长的特点,对企业的技术研发、工程设计施工、投融资、运营管理等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公司PPP业务的开展,可能出现政策风险、合同风险、金融风险、建设风险、运营管理风险等。因此,环保企业应强化对PPP项目的风险识别评估,完善PPP项目的事前甄别和实施过程控制。
进入2017年,环境监测市场就迎来多重利好。
一方面,今年是《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大气十条”)的收官之年。临近大考,全国各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再度升级,京津冀地区尤甚。另一方面,全国范围内刮起环保督查风暴。2月15日~3月15日,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及4位副部长亲自带队,组织对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等重点地区开展第一季度空气质量专项督查。4月21日,环保部派出7个巡查组对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大气环境强化督察。与此同时,第三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陆续进驻天津、山西、辽宁、安徽、
福建、湖南、贵州,对7个省(市)开展环境保护督察。此外,经过前几年的布局,环境监测市场完成初步洗牌,市场格局初定,环境监测技术和运维服务方向明晰。
2016年,环境监测市场的热度就已释放,这一态势将在今年得以延续升级。
今年一季度,行业佼佼者聚光科技和先河环保均业绩骄人。根据这两家公司发布的一季度业绩报告,聚光科技1~3月实现营业收入3.59亿元,同比增长34.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85.76万元,同比增长47.5%。先河环保则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涨,增速分别达到27.72%和37.13%。
分析报表不难发现,行业并购为业绩增长带来正向贡献。例如,聚光科技在2016年5月和2017年2月,分别完成对上海安谱的两次股权转让和增资收购,目前其对上海安谱的持股比例提升至55.58%。并购提升了聚光科技的主业营收。据了解,该公司2016上半年实验室分析仪器板块实现收入1.45亿元,同比大幅上升40.35%。
先河环保通过收购科迪隆和先得环保,也实现了营收增长。不过,现阶段环境监测市场的竞争力仍然表现在科技研发和服务运维上。正如先河环保在业绩说明中所提到的,此番业绩增长还是主要来自于内生驱动———传感器和网格化系统业务的增长。据悉,目前先河环保销售额最多、业绩支撑最大的产品是传感器;而其首创的网格化精准监控系统受到了市场热捧,目前已在27个市、县区覆盖站点3286个。
与水处理、环境监测等领域近乎全线上涨相比,大气污染治理领域出现了两极分化。
在记者的统计中,大气污染治理龙头企业龙净环保1~3月实现营业收入11.43亿元,同比增长0.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408.87万元,同比增长9.92%。
清新环境、永清环保和中电环保也位列增长阵营。根据财报,清新环境第一季度实现营收6.72亿元,同比增长115.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95亿元,同比增长11.6%;永清环保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28亿元,同比增长79.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16亿元,同比增长127.32%。中电环保1~3月实现营业收入1.36亿元,同比增长21.4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18.34万元,同比增长5.23%。与之相反,远达环保等多家企业则发布了业绩预减报告。4月28日,远达环保发布报告显示,该公司1~3月实现营业收入6.36亿元,同比下降19.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54.44万元,同比下降63.2%。
通过财报可以看出,大气污染治理领域增速明显放缓。一方面,大气污染治理的需求最先释放,经过将近十年的发展,空间缩小;另一方面,大气污染治理的标杆——电力行业的粉尘治理已较为成熟,高峰期已过,市场需求萎缩。远达环保就表示,一季度营收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火电环保工程业务市场萎缩,火力发电企业利用小时数持续低迷以及公司除尘设备及脱硝催化剂售价下滑等共同影响所致。
其实,受国内实体经济不景气、上游行业出现波动以及环保产业进入洗牌期、行业毛利率下降、回款风险大等因素影响,2016年多个大气污染治理的环保企业就被曝出经营困难,出现了新中环保申请破产,科林、东江、科行等一批环保企业变卖股权等事件。
种种迹象表明,大气污染治理行业即将进入一段寒冬期,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变数。如何“存粮备冬”?转型路在何方?将考验着企业决策者的智慧。
来源:国家能源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