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建部发布《关于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2011年第四季度建设和运行情况的通报》。2011全年全国污水处理能力达1.36亿立方米/日,但新增污水处理能力比2010年有所下降。《通报》指出,随着未来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重点向县镇转移,污水处理能力的增长将逐步放缓。 污水处理能力增速下降 《通报》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100万立方米/日,比上年增长8.8%,增速较2010年的17.9%下降一半。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现了辖区内“每个县(市)建有污水处理厂”。 业内专家分析指出,目前来看,国内设市城市的污水处理能力已近饱和,未来新增污水处理能力的空间将集中于县级行政区域。根据《通报》数据,截至2011年底,全国已有637个设市城市和1169个县城建有污水处理厂,分别占设市城市和县城总数的97%和71.6%。 进一步的市场分析认为,由于污水处理厂建设直接拉动的是污水处理设备的市场需求,因此,上述现象预示着污水处理新设备的市场规模或许有限,值得期待的应是旧有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拉动的设备需求,拥有技术优势、出水水质高的设备供应商将优先受益。 根据“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底,全国既有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日处理量将达5000万吨,届时,全国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将达A级饮用水标准。目前国内大部分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均为B级,需要采用处理效果更佳的诸如生物膜处理等技术对既有处理厂进行改造。 管网瓶颈仍制约产能释放 《通报》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设市城市、县累计建成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已达1.36亿立方米/日,以此推算,全国全年污水处理能力应达496.4亿立方米。但《通报》指出,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2011年全年累计实际处理的污水量为393.13亿立方米,这意味着有近三成的污水处理产能未有效释放。 事实上,处理能力与实际效率存在差距的问题过去一直存在。根据国家发改委此前公布的数据,到“十一五”末我国已建成投运城镇污水处理厂2832座,处理能力1.25亿立方米/日,分别比2005年增加210%和108%。但是,这五年时间里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率由2005年的52.4%增至2010年的77.4%,增幅仅为47.7%。 国内一大型污水处理厂负责人曾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处理规模与实际处理率增速悬殊的重要原因是连接污水处理厂的配套管网建设严重滞后。过去5年,众多城市污水处理规划设计普遍存在“重厂轻网”现象。处理厂设计规模偏大,管网却不配套,直接导致实际来水量严重不足。“一个设计规模为日处理能力10万吨的项目,实际来水量只有2万吨到3万吨,这是普遍情况。” 住建部在《通报》中指出,针对污水处理项目运行负荷率低、管网建设不配套的问题,住建部去年提出了具体整改措施和期限,但截至目前仅有37%的项目完成了整改。住建部称,今年将进一步加强督导和监管,尽快落实整改措施,同时,今年将适时组织开展整改情况“回头看”,对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复查。(郭力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