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园地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分享园地 >分享分类
雾霾:中国式能源解救
日期:2013/4/17 13:35:16 人气:2678

    雾里看雾
    全国两会期间,空气质量引发了公众的集体危机感。“同呼吸,共命运”的含义从没像现在这样直截了当。
    在记者问及雾霾问题,安徽省环保厅厅长缪学刚说:“雾霾这种新的‘城市病’,以前我们国家没遇到过。别的国家遇到时,我们也没警醒。这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是生产、生活和消费造成的。”
    如他所说,雾霾城市病并非中国专属,上个世纪50年代,英国伦敦的空气受到燃煤、发电站、工厂、家庭炉火释放的碳硫混合物的严重污染。就在《荒凉山庄》成书100年后,1952年12月,整个伦敦被浓雾笼罩。浓雾里有有害的化学物质,形成致命的烟雾层。烟雾连续5天密布在伦敦上空。调查显示当时的尘埃浓度高达平时的10倍。二氧化硫浓度为平时的6倍。4000人因此死亡。后来,这次大规模的事故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为了治理烟雾,英国通过了公共卫生法案,减少城市污染,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之后,又数次颁布清洁空气法案,以及空气污染控制法案。美德等国家也有治理雾霾的历程和经验。   
    专家认为,中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时,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就类似于伦敦,是燃煤。现在的污染已不同于当时的伦敦纯粹的煤炭污染,也不同于之后在洛杉矶、日本出现的光化学污染情况。当前我国空气污染特征已经从传统的煤烟型污染向复合型污染演变,颗粒物污染已成为中国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问题。
    全国政协常委、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把雾霾的成因归纳为:工业排放废气,火力发电废气,汽车尾气,取暖、做饭等日常用煤产生的废气,生态破坏带来的沙尘。
    成因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决定了中国治理雾霾必须对症下药,施以中国式疗法。
    李毅中说:“雾霾治理一定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在雾霾严重的时候,我们可以推行更严格的汽车限行政策,暂停部分工厂的生产,这都是治标的办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治本的办法是对生产工艺进行改进,这比简单的治理更近了一步,比如火力发电,需要按照国家的新标准改造,使烟气排放能够达到标准。”
    目前我国的电力结构中,电力装机占比最大的仍是火电。中电联的报告显示,发电用煤占全国煤炭消耗总量的50%左右。去年前11个月,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约37.2亿吨,庞大的规模使其成为PM2.5的污染源之一。
    2011年,全国铁路煤炭发运量达22.7亿吨,占铁路货运量、煤炭产量的58%、65%,分别比2006年提高了7个、5个百分点,汽车运煤超过5亿吨,公路持续拥堵,不堪重负。中东部电站越来越密集,选址越来越难,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因此,治理雾霾,必须对能源结构进行调整。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强调,应彻底改变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李毅中则举了个例子,我国的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中西部,而需要大量用煤的经济发达地区集中于东部沿海,沿海建了大量火电厂,对当地的经济起促进作用,但是燃料需要远距离运输,不尽合理。他认为最好的办法是让资源丰富的地方发电,然后通过特高压输送到东部沿海,就可以逐步关闭东部的电厂。另外,要更多地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
    在治疗雾霾城市病的种种药方中,如何平衡能源供给、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一项巨大挑战。
    李毅中的观点与许多专家不谋而合。“以电代煤”,变输煤为输电,发挥特高压远距离,大规模输送清洁能源优势。从能源生产方式治理雾霾。
    中国“超级英雄”
    事实上,特高压电网,这个决策于2004年年底的发展战略,随着能源短缺、资源紧张、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多重意义正在一步步显现。
    特高压电网在构想之初就是从整体出发,在全国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满足发展、能源、环境的需求。
    针对我国能源分布不均的问题,“电从远方来”发挥了重要作用特高压电网为从西部、北部的大能源基地向能源匮乏的中东部地区输送电力提供了方便,可以把火电、风电更高效地输送到中东部负荷中心。这既能让西部的能源发挥更大效益,改善当地经济,也有助于缓解东部人口、生产密集地区的能源压力和环境污染。
    同时,特高压电网为清洁能源大规模输送提供了现实载体。规模化开发利用大型水电、核电、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等)发电等清洁能源,直接优化了我国能源结构,推动能源低碳化进程,具有显著的环保效益。特高压还为大型电源基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发展大型煤电基地有助于通过脱硫脱硝除尘等措施集中治理燃煤发电带来的污染和排放。
    大力发展特高压跨区输电、建设智能电网,在全国范围优化配置能源、环境等资源,可以有效缓解东中部地区PM2.5污染问题。国网能源研究院副总经济师白建华解释:“通过发展特高压跨区电网提高清洁能源发电的消纳规模,降低煤炭使用;在西部、北部能源基地建设坑口电站,将‘就地平衡’为主的电力布局方式转化为输煤输电并举。”
    测算结果表明,大力发展特高压跨区输电,促进清洁能源发展与输煤输电并举,2015年与2020年电力行业对东中部地区PM2.5污染的影响程度将分别降低27.5%与30.3%。
    特高压电网在促进可持续发展中的绿色价值已经凸显,并越来越受到重视。此前,在联合国环境规划基金会、中国环境保护协会等联合主办的“绿色中国”评选活动中,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电网工程凭借为中国低碳经济作出表率和突出贡献,为国家气候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积极影响,荣获“绿色中国·2012环保成就奖”之“杰出绿色环保工程”大奖。
    当下,能源安全、能源效率、能源环境已经成为全球范围的巨大挑战,特高压电网也许还会在更大、更远范围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以全球能源优化配置为方向,积极推进能源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国“超级英雄”。
    2009年7月,时任美国能源部部长的朱棣文表示,“美国的风电主要集中在北部,太阳能则多在东南部,也面临着远距离、大容量输送问题,需要特高压技术。”朱棣文说,“我们非常羡慕这个工程。中国为美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树立了榜样,希望能与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有更多合作。”
    而采用先进的特高压交流和直流输电技术,能够构建洲际输电大通道,建立洲际电力市场,直接推动全球能源优化配置,作用在于保障能源安全、实现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
    2012年8月26日,国际大电网委员会年会在法国巴黎举行。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提出,通过特高压直接输电和接力输电两种方式,可将中国新疆、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西伯利亚等地的清洁能源,远距离输送到欧洲负荷中心,有效解决欧洲能源供应和电力保障问题,优化能源结构、促进低碳发展。
    随着欧洲超级电网的建设,可以通过特高压将电力输送到欧洲超级电网,再通过超级电网配置到欧洲各个国家。先期可将新能源与常规能源打捆输送;后期随着新能源效率的提高、新材料和储能等技术的突破,可直接将中亚、中东、北非等地区的新能源大规模输送到欧洲。
    这一设想一旦实施,无疑将对世界能源格局和发展方式产生深远影响。
    施与受
    全国两会期间,科技部部长万钢乘坐电动汽车参加新闻发布会引起记者争相报道。万钢说:“人人都是污染的受害者,也都是污染的排放者,普通公众都应参与到保护环境的战役中。”
    “持续大范围雾霾天气和空气质量下降,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媒体报道,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此前公开表示,机动车污染问题更加突出是重要原因之一。
    2012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超过1亿辆,汽车尾气排放成为大中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大中城市空气污染开始呈现煤烟型和汽车尾气复合型污染的特点。预计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2亿辆,一直以来,交通运输业用油是石油消费量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而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化石燃料燃烧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导致的大气和酸雨污染,造成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的恶化。
    而在我国煤炭消耗中,发电用煤的比例只占50%左右。此外的消耗中,有一部分用于小锅炉、居民家中取暖等方面。与火电厂的严格的排放标准比较,这一部分燃煤污染更严重且不易整治。
    越来越多的事实让人们意识到,在能源发展方式的转变中,不仅要考虑能源开发转换和输送配置环节,也要高度重视能源终端消费环节。这种消费模式应该是一种部分或者完全创新的消费模式,一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以电代油”就是一种更好的能源消费方式。
    全国两会上,当一位日本记者提出中国政府如何应对空气污染的问题,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闫傲霜回答,我很赞成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的广泛应用。
    “以电代油”,大力推动电动汽车发展,是现代化交通发展的方向,也是构建绿色能源消费模式的重要内容。在全球汽车行业的发展面临能源和环保的双重压力的现实情况下,这一内容对优化中国能源消费方式与结构、缓解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压力意义重大。
    能源消费与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如何实现动态平衡,本质是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涉及到衣食住行每个方面。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总经理朱长林在调研后得出结论,北京大气环境受供暖排放影响较大。而目前北京城镇居民采暖基本实现向煤改电、煤改气过渡,但农村地区采暖仍以燃煤为主,影响了首都的空气质量。北京农村用电客户共计141万户,如果全部实施电采暖,一个采暖季可减少原煤消耗约400万吨,可减排二氧化碳约700万吨、二氧化硫约21万吨,减排效果相当于全市6.6万辆燃油出租车停驶3年。
    雾霾天气频发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倒逼人们对公民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进行调整。每一个人都可以从雾霾天气的制造者、受害者,成为治疗城市病的的推动者和受益者。
    治疗雾霾城市病的漫长过程里,需要不断优化宏观的能源供应结构, 不断优化微观的生活方式,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人们已经发现,这是一个时代的需要和选择。
    (国家电网杂志)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污水处理 | 废气处理 | 环保技术咨询 | 新闻中心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