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央行发布了2014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20.96万亿元,同比增长14.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末高1.3个和1.1个百分点,创年内新高。 其中,6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08万亿元,同比多增2165亿元,高于市场预期的9550亿元,较5月份8708亿元的规模大幅提高。 同日公布的2014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报告显示,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0.5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4146亿元,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15日在央行内部吹风会上表示,从上半年金融数据看,贷款增长较快,信贷结构明显改善,“总体数量充裕、结构有所有化”。 南方周末网整理了自2012年至今我国货币供应(M1/M1)和贷款余额月度同比增速情况,今年3月份M2同比增速达到阶段性低点12.1%,而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M2增长目标预计为13%。 为此,2014年上半年央行先后两次推出“定向降准”,多次运用再贷款工具和多种政策工具对经济进行调整。 第一次是从4月25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分别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县域农村合作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0.5个百分点。 第二次是从6月16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不含4月25日已下调过的机构)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随后,4月M2增速上升至13.2%,逐月回升,6月14.7%的增速则达到今年内的新高。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员王洋认为,货币增速急升,除了低基数因素外,一方面是信贷增速回升,另一方面其他渠道的货币创造增多。目前货币条件趋于宽松,远远超出全年13%的目标,但经济企稳还需要巩固,通货膨胀仍在低位,收紧尚不具备条件。 经济学家宋清辉向南方周末网表示,本轮定向宽松的货币政策,达到了政府短期保增长的目的,经济短期得以企稳。但在政府“微刺激”背景下,加之楼市放缓带来的下行压力,要实现7.5%左右的增长目标并非易事,央行改变货币政策取向将不可避免,两次全面降准预计也会在今年10月份顺势推出,国企改革也将借势而动。 不过,市场预计未来央行的货币政策不会更宽松。据路透社消息,信贷增速偏快,宽货币、宽信贷政策的刺激效果在增强,意味着货币政策进一步放宽的必要性有所降低,三季度货币政策可能比二季度有所收紧。 对此,盛松成表示,目前M2总体在合理区间,全年M2增速大致13%-14%之间。下半年央行会继续执行稳健货币政策,在目前货币信贷总量基础上,调控的关键在于调整信贷结构、盘活存量,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总量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二季度GDP同比增速升至7.5%,比一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同时,之前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也在释放中国经济好转的信号。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自3月份起连续4个月回升;二季度进出口增长1.8%,增速由负转正;6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9%,连续两个月回升;上半年物价涨幅2.3%,通胀继续处于低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