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园地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分享园地 >分享分类
2016:全球经济缓慢增长的又一年丨智库观察
日期:2016/1/12 15:43:44 人气:2493
    作者:Ashoka Mody/普林斯顿大学Woodrow Wilson学院国际经济政策访问教授
    翻译:刘婉萄/CBNRI研究员
    导语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Ashoka Mody 2016年1月5日在布鲁盖尔(Bruegel)智库发表文章称,2015年拖累全球经济增长的因素在2016年仍将继续存在,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加剧。在这样的形势下,IMF应该停止预测经济增长更新值,转而警告全世界经济将持续疲弱和动荡。
    去年四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曾预计2015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5%,在随后的几个月IMF不断下调增速预期,至10月增速预期下调为3.1%。IMF过去7年的这一预测都表现平庸,但它依然坚持认为,2016年经济会更好。这次几乎肯定又错了。
    首先,全球贸易增长乏力,全球贸易年增长率从2003-2007年的8%下降至2%。尽管在令人振奋的那几年贸易增速远超GDP增速(年均4.5%),但后来贸易和GDP的增速趋于一致,2016年,GDP增速即使超过贸易增速也不太可能超过2.7%。
    为什么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克里斯蒂娜•罗默(Christina Romer)和戴维·罗默(David Romer)的报告认为,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现代金融危机余震通常在2-3年后消失。哈佛经济学教授卡门·莱因哈特(Carmen Reinhart)和肯尼斯·罗格夫(Kenneth Rogoff)认为,一个国家需要5年时间走出金融危机的泥潭。事实上,2007-2008年的金融危机造成的混乱已经大幅减退。那么是什么因素使得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呢?
    一个普遍认为的原因是“长期停滞”。长期低迷的商品和服务需求是投资和招工的负面因素。如果人们仍对未来缺乏信心,需求将始终保持疲软。正如美国西北大学经济学家罗伯特·戈登(Robert Gordon)精心记录和论证的,对这种长期缺乏信心的唯一合乎逻辑的解释是——生产率增长缓慢。
    危机前,尤其是2003-2007年间,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生产率增长缓慢被虚假繁荣所掩盖。在一些国家,特别是美国、西班牙、爱尔兰,不断上涨的房价、投机性建设和金融风险责任相互影响,互相强化。同时,各国也通过彼此间的贸易放大了经济增长。
    中国是此轮全球繁荣的中心,其廉价的出口席卷全世界,起到了抑制全球通胀的作用。同样重要的是,中国还进口了大量大宗商品造就了许多非洲和拉丁美洲经济体的繁荣,中国还从德国购买汽车和机械使得这一欧洲最大经济体得以保持其区域供应链的活跃。
    这一形势在2008年3月出现反转,当时美国拯救了其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Bear Sterns),再加上欧元区银行也深受次贷问题影响极度短缺美元,美国和许多欧洲国家的次贷问题持续恶化并最终演变成衰退。在经济繁荣时期,全球贸易给全世界带来了好处,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全球贸易却给全世界带来了隐忧。由于一个国家的GDP增速放缓,其进口随之放缓,这使得其贸易伙伴的经济增长也一起放缓。
    2009年下半年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积极的货币政策和一系列稳定金融体系的措施。相反,欧元区政策决策者们却无视他们的银行所处的困境,拒绝使用货币刺激而是采取了财政紧缩手段。欧元区的这一做法把全世界推入了第二轮全球经济衰退。
    在这样的形势下,新兴市场经济体也出现了问题。多年来,观察者们一直在吹棒本应被这些国家领导人实施的国家治理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改革措施。2012年10月,IMF称赞了新兴市场国家的“弹性”,然而也是从那一刻起,这一表象开始崩溃。这揭示了一个无奈的现实:社会不平等和腐败泛滥已经成为常态;大宗商品价格高企和大量资本流入这些因素早已隐含着巨大的经济隐忧。
    这些问题现已和中国经济减速联系在一起,然而最坏的时刻还未到来。中国大量的工业产能和房地产过剩需要逐步收缩,由自大驱动的全球并购必须悬崖勒马,腐败链条也必须摧毁。
    总之,2015年拖累全球经济增长的因素在2016年仍将继续,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加剧。新兴市场经济体将维持疲软;欧元区经济体在享受了短暂的紧缩暂缓后,仍将受制于萎靡的全球贸易;美国公司债利率的上升预示着美国的增长放缓;中国的资产价值崩溃可能引发金融动荡。政策制定者们也很难通过政治手段的平衡来阻止这些趋势。
    IMF应该停止预测经济增长更新值,转而发布一个警告,警告全世界经济将持续疲弱和动荡,除非全世界的领导人能够积极行动促进创新和增长。这是早就应该做的工作。(本文原标题为Another Slow year for the global economy)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污水处理 | 废气处理 | 环保技术咨询 | 新闻中心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