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园地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分享园地 >分享分类
私人俱乐部也在进化,可你还是进不了
日期:2016/3/17 11:00:41 人气:2803
    在搬到伦敦之前,我对私人俱乐部的印象仅局限于那些名流们社交的高档场所,而且大多出现在古装剧中,也算是上个世纪遗留下来的文物吧——会员制的私密性把圈外人驱逐在外,飘着雪茄烟的房间笼罩着古董的味道,那些奢华的餐具看起来也就适合给厨具公司做广告了。
    不过,在这里生活了差不多有两年之后,我发现自己先前的想法完全错了。私人俱乐部不仅完全没有灭绝的迹象,反倒是几乎每个月都会冒出一个新的出来。虽然他们的确已经抛弃了木家具和皮沙发,今天的版本大多是带酒吧的顶楼露天游泳池,会议室和秀身材的健身房,不过有一点没变的是“Mebers Only”——你要是没点关系还是只能被拒之门外,要么你能付得起高额的会费,要么你能满足一些稀奇古怪的入门条件。最让我感到奇怪的是,大家似乎对此都没什么意见——为了争个能入会的名位,只为了能在Instagram上po几张照片,也是要打个头破血流。


    我们这一代人的直觉反应应该反驳说这是不公平的歧视待遇,不过千禧一代的想法有时候真叫人捉摸不透,私人俱乐部在伦敦的火爆尤甚于其他国家。有时候我想这大概是因为人们比较寂寞吧。虽然英国成天吵吵嚷嚷的要控制移民人口,但造就伦敦这个城市活力的正是它多元的种族,这个城市80%的居民都是外国人,你的家人散布在世界各地,你每天花大把的时间在办公室里,周末还要和堆积如山的脏衣服对战,你唯一和你邻居见面的机会是他们帮你签收快递的时候……不过每月划出一笔钱,就能踏入一个你立即就能感受到归属感的地方,是不是很有安全感呢?
    曾经有个采访对象这么告诉我私人俱乐部的由来,那些有钱人大多在乡下有个大别墅,只有工作需要出差时才会来伦敦,就可以在私人俱乐部里落脚,又不用担心和其他三教九流的闲杂人混在一起。他当时也刚刚成为一家私人俱乐部的会员,而他的家就在走路能到的距离。他给的入会理由很简单,他需要有个工作的地方——要知道像我这种办公无所的人是可以把星巴克也当办公室的呀。不过知道了这哥们的职业就不感到奇怪了,他是个freelance的艺术顾问,人家客户的身价可都是百万英镑级别,怎么好意思请人家到星巴克喝杯咖啡聊聊天呢。


    不过,好消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在助长这些精英主义的旧风俗,牛津大学首位女校长在今年二月上任之后,提出要进行“现代化”改造的她首先将攻击目标瞄准了布灵顿俱乐部,这个牛津城里最排外的学生俱乐部入会要求极为严格,即便你跨过了那道门槛,你还得付得起两年3000英镑的定制礼服费用,以及每年一万英镑的会费,这些钱被用来买名酒,以及喝醉后搞破坏的赔偿费,这也是这家俱乐部的主要活动。通过这样的筛选,布灵顿俱乐部可是走出了当今英国首席卡梅伦,财相奥斯本以及伦敦市长约翰逊。
    当你人为创造了这样一个私密的圈子,你就助长了同质化,在这个小世界里人们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理想,甚至可能连内裤的牌子都是一样的,城市原本就应该是古怪与平凡,光鲜和阴暗的混合体,你不可能在家规严密的屋子里找到那个充满矛盾的,不怎么酷的,但却也是最真实的城市。当然了,这大概也是我还无法成为任何一家私人俱乐部会员的原因。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污水处理 | 废气处理 | 环保技术咨询 | 新闻中心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