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知乎
作者:KnowYourself
过去人们可能会有一种误解,那就是工作能力强的往往是那种总是埋头苦干的“工作狂”。 但随着工作性质的变化,如今真正工作能力强的人的共同特征其实是:他们都可以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 正如题主所说的,工作能力强的人生活往往也能打理得井井有条。 我们来看看他们具体有哪些特点: 1、花时间做规划 2、形成日常惯例,减少意志力的损耗
3、有效地休闲
1、花时间做规划 磨刀不误砍柴工。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包括工作目标(比如赚多少钱)和生活目标(比如有时间陪家人、做一个身体健康的人等等)。 随后,给这些目标排列优先级:哪些目标是最重要的?相比之下,哪些目标是可以延后满足的?如果发现自己的目标太多,那就要学会做减法。要明白,我们不可能完成所有事。“即便在你死了以后,你的邮箱依然会塞满邮件。”如果想要高质量地完成重要的目标,我们只能有所取舍。
等确定哪些目标较为重要后,接下来需要细化你的目标,把原本笼统的目标细分成具体的任务。比如:如果要实现目标,要经过哪些步骤?什么时候截止?怎么样评估任务完成得是好是坏?把目标分解得越细致,越是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预测所需时间、更准确地进行规划。最后,注意在规划时减少碎片化的时间,尽量保留大段的时间用于工作或生活,避免任务的切换导致时间不必要的浪费。
2、形成日常惯例,减少意志力的损耗
在不同时间选择做什么事也会损耗意志力,选择本身就会让我们觉得更加疲劳。因此,可以把一些定期的活动固定下来,成为自己生活的惯例,例如,每周四的晚上去健身、每周六的下午和家人在一起。等形成日常惯例以后,就可以自动化地完成活动,而避免将宝贵的意志力损耗在选择上。
3、有效地休闲 时间管理专家建议,要平衡工作与生活,不单要学会更有效地工作,也要学会如何有效地休闲。休闲时间不在长短,而在于质量。高质量的休闲,最重要的是你的主观体验,它应该是让你放松的,而不是无聊和空虚,也不是依然忧虑着未完成的工作。 要获得高质量的休闲,我们先重视休闲的必要性:放松可以让人们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效率更高,并且休闲的时刻有助于我们产生创造性的顿悟;而我们接触到的工作之外的信息,也能给工作带来更多灵感。当我们为休闲感到愧疚时,可以用这些理由自我开解。此外,要获得高质量的休闲,也要求我们在休闲时保持专注,全身心地投入在休闲活动中,而不要“一边休息,一边还想着工作”。在不工作的时间焦虑工作并不会提升你的工作能力,只会让你更加疲惫,进而影响到接下来的表现。 想要做到以上3点,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归根到底,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来源于我们对时间的良好规划、来源于我们日常的高度自律、来源于养成良好的生活惯例。它一点都不意味着更懒散、没有节制和纪律的状态。
尤其是在这个时代。中国年轻人的生存压力是很大的,阶层上升的渠道是基本关闭的,能够真的随心所欲就获得生活-工作平衡的年轻人,仍然是掌握着资源的少数人。大部分人,都要怀着压力工作、以获得未来的发展和回报。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只能通过更高的自律,平衡生活与工作。
所以,养成好的工作习惯和自律,是每一个职场人都需要去学习和练习的素质。希望这篇回答可以给在职场中摸爬滚打的年轻人们一点启发。
---------------------------------------------------------------- ----------------------------------------------------------------
作者:职业规划师 星悦 “工作能力强”,是从其工作行动及结果上看出来的。 那什么指引着行动呢?
“思维决定行动。”
有句很有意思的话—— “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很残酷,却是句大实话。
在我看到这句话之前,我有位大学同学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
简单介绍下:大四校招,他被破格录用进某知名战略咨询公司,这家公司一般只招聘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工作一年,他表现非常出色。可身体突然不适,住院两个月后离职回家休养,但仍需天天往返医院打针,又持续了大半年。好不容易他大病初愈,竟立马创业。而公司成立的第二年,就与某航空公司达成一笔大的合作。
我后来问他,你觉得自己跟一般人最大的不同是?
他说,“较真”。
他说,对我感兴趣的、或有用的东西,我从来不走表面形式。我会细听细看细想,多查相关资料多阅读,最终变成自己头脑里的知识再加以运用。
回到我们自己身上。你是否也是这样的: 手机各种APP,微信微博知乎等,常有些文章或说法让你感觉惊为天人、热血沸腾,各种收藏的瞬间,你感觉自己拿到了“武林秘籍”,似乎人生从这一刻开始就要不一样了。 然后……并没有什么然后。 这就是当下碎片化知识学习的一个典型代表。 引用知乎日报《长期通过微博、微信、知乎等平台接收碎片化的知识有什么弊端?》的一段话——
“碎片信息为了达到易于习得的目的,通常会显著降低认知成本,最明显的方式就是:将复杂的事物简单化。它们往往只告诉你表面上的东西,却不会告诉你背后的原理,以及它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那么,长期接受碎片信息,对你的思考能力并没有提升——你的「网络」并没有扩大;甚至是有害的——你已经习惯了用孤立的知识点去看待问题,习惯了一层、两层的思维,难以对事物进行五层、六层乃至更深入的剖析。长此以往,你将弱化对于复杂事物的思考能力。”
丢失了深度思考的能力,行为将变得“肤浅”,成长也会非常缓慢。
那些工作能力强的人,他们的深度思考能力就比一般人强很多。
所以,到底应该怎样进行深度思考? 推荐下面的这个闭环: 一、内容输入:1、碎片整理 2、主题阅读 二、内容输出:1、分享或写作 2、行动方案
三、有效总结:自我复盘
一、内容输入: 1、碎片整理 小而有效的改变。以往我们只是收藏碎片到各个APP里。碎片整理建议将碎片知识按主题的不同,分门别类的整理到同一个笔记里。我推荐有道或印象笔记,可直接将收藏内容转存进去。你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任何其他方式。
关键来了!最好一两天,做一下笔记整理:在同主题下,将每篇文章的重点筛选出来,再将各个文章的重点梳理到一起,形成一个更全面的知识体系。这个过程,能帮助你思考重点、内在逻辑与关联,还能有效加强你的记忆。
2、主题阅读 这个概念很多人都很熟悉了。 即针对某一主题,在一定时间内阅读大量书籍(一般5~10本)。
同碎片整理一样,请做笔记,整合一个主题的所有内容架构和逻辑关联。
二、内容输出:
1、分享或写作
有没有发现,有时你看了本很好的书或电影,但别人问你主要讲了什么或精彩在哪,你往往不能简洁明了的说清楚,或总表达得干瘪无趣,或干脆一句话“反正强烈推荐“。那时候你应该还是有点沮丧吧。 其实就是因为长期缺乏输出表达。表达不清楚,就不是你的东西。 所以,你可以刻意锻炼自己分享或写作的能力。针对某一主题你获取过的信息,或哪怕只是就一本书或电影,梳理脉络、描述重点及亮点,尽可能表达得更精彩,让人印象深刻。
例如,你常看知乎,那你想过也尝试写写答案吗?这也是很好的写作渠道。
2、行动方案 思而不动,当然也没多大用。例如《影响力》这本书,无数的人奉为经典,读了再读,记忆深刻。可是,对你的工作起到帮助了吗?
那就开始要求自己,深度思考你所获取的知识,能怎样与工作的具体行为或事件结合。拟定行动方案。用了,才有效。
三、有效总结 自我复盘 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不仅仅用在深度思考总结中,所有重要的、有意义的、或好或不那么好的事情及行为之后,都可以进行自我复盘。 有句非常老土的话,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实际上很多人失败后还是一直跌倒,再也没爬起来过。其实就是他不懂得从失败里复盘。 复盘方法也很简单。 首先,直面自己。请不要逃避,不要推卸责任给他人或客观原因。在思想里还原真实的场景,保持心平气和。 然后,问自己三个问题: a. 这件事最后做得怎么样?如果是100分,我会打多少分? b. 我有哪些已经做得很好的地方,值得肯定自己并未来继续发扬? c. 如果重来,我还能在哪些方面做得更好?具体我可以怎么做? 将这些写下来。最后,将这些经验立即投入下一阶段的工作行动中。
工作能力进阶,从思维、从深度思考出发吧!
---------------------------------------------------------------- 版权声明:本文信息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声明:请在转载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