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经济观察报书评
《权力与权威》 作者:俞可平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年月:2020年6月 政治哲学主要研究政治价值和政治实质。政治哲学属于政治理论的范畴,它是关于根本性政治问题和政治发展规律的理论,是其他政治理论的哲学基础。政治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政治价值和普遍性的政治原理。 政治价值和政治原理的具体内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制度中是极不相同的,因此政治哲学的具体内容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制度中也各不相同。但诸如国家、政府、权力和权威这些重大现实问题和诸如民主、平等、公平、正义、尊严等重大价值问题,通常是政治哲学所共同关心的主题。 本书选择了国家、政体、民主、共和、专制、权力、权威、尊严、平等、公平、正义等政治哲学的重要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从新的角度进行分析,得出了不少重要的新结论。本书的绝大多数内容均在国内权威学术期刊公开发表过,少数章节为首次发表。
《告别施舍》 作者:[英] 格里高利·克拉克译者:洪世民出版品牌:理想国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月:2020年7月
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制度性因素是否导致了不同社会财富的差距?贫穷社会是否可以依靠外在的力量获得经济发展?错误的观念为何在创造误解,加剧差距?而在这漫长的历史上,是什么导致了人和经济走到如今的困局? 马尔萨斯陷阱、工业革命、大分流——人类告别施舍,摆脱残酷发展循环,重新选择贫富命运的前行之路。经济史学家格里高利·克拉克运用各个文明的经济史料,以人和文化的角度向我们解释制度与资源在社会中的合理角色,揭示文化在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作者从粗略、杂乱甚至偶尔自相矛盾的实证中,梳理了描述人类悠久历史的简明架构。运用这些架构能同解析人类历史的惊人事实和详载于这本书中的现实世界。延续《国富论》《资本论》《西方世界的兴起》以及《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的发展脉络,以“大历史”的角度讨论:“我们是怎么走到今天的?”“为什么要走那么久?”“为什么贫富不均?”“我们要往哪里去?”
《D·H·劳伦斯传》 作者:[美] 杰弗里·迈耶斯译者:朱云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月:2020年8月 D. H. 劳伦斯,20世纪英美文坛举足轻重、独树一帜的经典作家。他那“离经叛道”的作品因其大胆的情爱描写在当时惊世骇俗,如今读来依然璀璨夺目。他对人类灵魂深处的不懈探索,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哲学思考,以及其深邃唯美、充满生命力的文字,无不让后人对这位文坛天才啧啧称奇。 美国著名传记作家杰弗里•迈耶斯生动细致地叙述了劳伦斯颠沛流离又足够传奇的一生,爬梳了他的病史,罗列了诸多深具影响力的劳伦斯研究资料,同时对其作品追根溯源,试图以此证明进行创作的艺术家与那个活生生的人之间没有界限。
《争霸西州》 作者:薛小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年月:2020年7月 本书通过对两汉西州经略的研究,透过中央政府之西州战略的制订、执行和最终效果,力图从中窥视整个帝国政治、社会、经济、军事的具体状况和特质。 从更宽广的意义上看,“西州”亦是农耕与游牧两大文明体战争、和平与贸易的舞台,是双方历史演进的动力机,两大文明在这一地带持续的互动促使各自内部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影响了历史的走向与进程,我们通过“西州”这个视窗,庶几可以稍稍进入到汉代历史之内部,同时也跳出中原,以更宽广的视野考察农牧互动、边缘与中央。
《伟大的灵魂:圣雄甘地与印度的斗争》 作者:[美] 约瑟夫·莱利维尔德译者:尚劝余、张芸祯、尚沫含等出版社:启真馆·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月:2020年8月 圣雄甘地是印度著名的政治家,他的政治思想和实践对于印度、南亚甚至整个亚洲和世界都有着巨大影响。这是普利策奖得主莱利维尔德关于圣雄甘地的一部重头传记,主要侧重于叙述甘地在南非期间和回到印度之后的人生历程。 由于对甘地的生活以及人性高度等方面多有深入发掘,本书在西方上市以来即引起热议纷纷,是一部声名在外的甘地传记。
《恐惧的政治》 作者:[奥地利] 露丝·沃达克译者:杨敏、徐文彬、符小丽、徐保华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出版年月:2019年11月
在大多数欧洲国家,一些右翼民粹主义者通过大选进入议会,右翼民粹主义政党成了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他们已远离边缘,上升为主流政党和主流运动的领导者。为什么会这样? 无论是失业率上升,经济失去活力,还是犯罪率上升,社会动荡不安,面对欧洲内部的这些社会问题,右翼民粹主义政党明知根源就在国家内部,却不愿正视,也没有尝试解决。而是借机运用政治表演和话语建构,将这些问题归咎于那些不被主流文化认可的“他者”和少数族群,将选民对社会问题的恐惧变成对“替罪羊”的恐惧,以逃避自己的政治责任,达到控制选民的目的。 本书运用“话语—历史分析法”,通过分析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在选举活动、媒体访谈、社交媒体等语境中的话语、图像和文本,深入分析欧洲各国的政治形势,解构、理解和解释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话术”以及这些“话术”为什么能让选民产生共鸣,揭示语篇、语体和文本是如何在话语形式中、语境中被操控,以表征话语歧视和偏见的。通过这种分析,看穿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伪装”,摆脱他们带来的偏见与对“替罪羊”的恐惧。
《西方婚姻史》
作者:[法] 让-克洛德·布洛涅译者:赵克非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年月:2020年8月 在二十一世纪,这个丰富多元的时代,婚姻不再是生活的必须,它与单身、同居、丁克一样,只是一种选择。面对种种不同的选择,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传统价值观的回潮,还是思想上的新变革?在决定接受或拒绝婚姻史的遗产之前,先来看看它留给我们的是什么吧! 自古以来,婚姻制度一直都紧跟着西方文明演变的步伐。婚礼仪式也历来是欧洲律法、信仰、文学及艺术等诸多领域关注的焦点,无论其是宗教的还是世俗的,隐秘的还是隆重的,强迫的还是自愿的。从圣经中的一夫一妻制到拿破仑法典,从世俗权力和家长权威主导的联姻到阶级斗争,从历代王朝治下的百般禁忌到民族通婚,让-克洛德·布洛涅以大量的古代文献与当代研究为依据,运用精彩的笔触勾勒了一幅令人震撼的婚姻全景图,并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真理:婚姻曾经是,也会一直是如实反映社会变迁的一面镜子。
《法国大革命中的政治、文化与阶级》 作者:[美] 林恩·亨特译者:汪珍珠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月:2020年7月 《法国大革命中的政治、文化和阶级》是改写法国大革命史的典范之作。不同于过往对大革命因果的探讨,林恩·亨特转而关注大革命的过程和经验,尽力挖掘革命者的意图及其行动逻辑。 法国革命者极力与过去决裂,建立新的民族共同体,由此催生了大量新言词和新意象,构建起一种影响至今的政治文化。动荡的革命十年里,密谋与公开的张力,在政治宣传中若隐若现;服饰、历法、节庆等广泛动员民众,使政治权力渗入日常生活;自由女神玛丽安娜与男性巨人赫拉克勒斯作为意象,不断竞争谁更能代表国民……亨特认为,语言、意象、仪式等象征实践隐含着某种逻辑,不仅表达了革命者自身的利益、价值和期望,更重新构建了社会和政治关系。 亨特还考察了法国各地对革命的不同接受态度,以及革命者的社会身份。她指出,新政治阶级在政治事务上是新手,相对年轻,社会构成多元化,又是相对的局外人,大多在旧制度下处于边缘而备受排挤。这一阶级与新政治文化同时产生,它对新思想和新象征的回应也塑造了其自身。
《末日松茸》
[美] 罗安清 /著 张晓佳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年7月 在横跨日本东京与京都、美国俄勒冈州、中国云南、芬兰拉普兰等地的田野调查中,作者跟随一条鲜为人知的商品供应链,一步步呈现珍稀松茸的“身份转译”:在废弃工业林悄悄破土而出,被遁入山林寻求自由的瑶族、苗族与东南亚裔采摘者收集,再通过竞价激烈的保值票市场,累积层层价值进入日本,化身为带有强烈象征的礼物。 松茸浓缩在如此奇特的跨地理、跨文化转译过程中,也提一个更宏观的提问——在迈进“人类世”的此刻,不强调发展与进步的社会是什么模样? 人类是否能与各物种保有互不和谐、但又无须掠夺的和平共存?
《财政中国三千年》 刘守刚/著上海远东出版社 2020年7月
中国自有确切文字记载的商代以来,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财政中国三千年》借用“财政”这条线索对中国史进行重新梳理,从钱粮收支的角度来解释历史演变的规律,从中你可以洞察中华民族艰难成长的历史,把握千百年来中国人在利用财政工具治理国家方面的秘密与智慧,看明白历史发展的方向所指与力量所在。 除了叙述中华帝国财政制度的变迁,本书还对历史上的关键事件与重要人物进行了重点探讨,例如商鞅、桑弘羊、王安石、叶适、张居正……这些鲜活的历史人物,在运用财政工具治理国家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在近现代,又有哪些思想主导了帝国财政的转型,民众行动对于财政转型乃至国家转型产生了什么意义? 从政治视角来透视中国历史上财政领域的人物、事件与制度的因果关系,相信一定能够让你对财政史与民族史有一种整体的把握,并能够理解许多有趣的历史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