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园地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分享园地 >分享分类
一个与生俱来的理想主义者——读施一公《自我突围》
日期:2024/10/28 15:35:21 人气:54

机缘巧合,认识一个大咖,是施一公清华大学同学。一次问我早早的名字,竟然送我一本施一公的《自我突围》,扉页施一公题字“郭齐苏同学惠存”。
对施一公的认识,主要是西湖大学,只知道他是一个很有名的科学家。这周怀着尊敬之心看了这本施一公的自传。正如施一公在后记中说的,他想以一本自己的作品集,“让关心和支持我的朋友了解一个真实、全面的施一公,尤其是那些与我素未谋面的朋友”。
《自我突围》的副标题是“向理想前行”,全书编纂了施一公50多篇文章,分为8个部分分别讲述了自己的家世故里、成长足迹、生活百味、师友情谊、育人之思、科教心得、清华与我、西湖逐梦。
施一公,出生于1967年,1979年小学毕业驻马店全镇第一名,1984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河南省第一名,1985年保送清华大学,1989年清华毕业,1990年到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1996-1997年从事博士后研究,1997年拿到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教职,2001年成为该校分子生物学系创建以来最年轻的终身教授,2008年全职回到清华大学,2018年创建西湖大学。
全书内容很丰富,既有施一公自己的成长经历、求学之路,也有师生情谊、家国情怀,还有针砭时弊、建言献策。作为著名科学家,他的成功得益于他的天赋,来源于自己的努力,只能高山仰止。但是他自己却说“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小时候调皮捣蛋,长大了桀骜不驯,有私心杂念,有世俗烦恼,既爱面子,也有小心眼儿。通过多年努力奋斗,事业上虽然有点起色,但内心深处,我不仅觉得自己是个普通人,也很惧怕被人拔高......”。
把施一公看做一个功成名就的“普通人”,我觉得有几点可以和郭齐苏同学分享分享。

理想,就是赋予自己的生命以价值。
施一公强调自己是理想主义者,自序开篇,他就说“我是一个与生俱来的理想主义者。从小如此”。他说“年幼的我虽然不知道自己将来想干什么、能干什么,但总是对未来充满无限遐想。”
那么施一公的理想是什么呢?从他求学之路来看,其实他并非始终如一地选择生物物理领域,而是在不同阶段有过不同想法和摇摆,比如大学毕业差点和同学去香港做生意,在美国一度想转学计算机,还动过创办贸易公司的念头,博士毕业甚至成功应聘了一家美国保险公司的驻华代表。伴随着摇摆不定和彷徨躁动,直到1995年才最终下定决心,走学术之路,朝着科研目标全力拼搏。
在自序中,施一公说,“理想,是宇宙间最美好、最可贵、最闪耀的存在,是让生命实现价值、得以慰藉、获得无穷力量的源泉......人生忽而百年,不知老之将至。对于在漫漫宇宙长河中转瞬即逝的我,唯有不懈追求自己的理想,才能极致地感受生命的精彩。”
从施一公的成长经历和身边很多人来看,我觉得可能很少有人能与生俱来知道自己将要干什么,“理想”,可能就是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和生命更加美好的渴望,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找到适合自身价值实现的事业。“同时也用这种正能量影响自己周边的人,用踏踏实实的行为社会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
当然,施一公在向自己的理想前行的同时,也作了升华,“我衷心希望你们每一个人在追求‘小我’的同时,心里有一个‘大我’——即便身处困境,也要有一份兼济天下的雄心壮志!”他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了统一。
理想是前行的动力。
所以,要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和生命更加美好的渴望。

生命,就是体验成长中的点滴细节。
施一公在书中讲他的父亲、他的爷爷,还有跟哥哥、姐姐、表哥、表姐小时候的趣事,还有《小时候过年》《难以忘怀的童年食趣(一)(二)》《逞强爱冒险的我》,好多小文章,施一公绘声绘色地讲述小时候的故事、成长的故事,红薯、油条、大白兔,打牌、炮仗、山楂丸...在师友情谊中,施一公讲了好多跟朋友相处的细节,特别是《饶毅其人其事》中,施一公非常细腻地讲述了好朋友的故事。
我觉得施一公描述的那一段段生命的细节,应该是他心底平静、快乐的源泉,“能讲出生活细节的人,都是心中有爱的人”。就像历史是细节的一样,人生也是由细节构成的,只有带着天真的好奇心关注细节,带着有爱的同理心记住细节,才会让生命成为“生活”而不是“活着”,成长的每一个片段才能时时刻刻散发着经久不息的温暖和力量,而不是一片虚无和空白。
点滴细节构成生命。
所以,要珍惜生命中的点滴细节给予自己的力量。

体验,就是让自己的人生丰富多彩。
施一公把生命作为一个体验的过程。1987年上大学的时候,因为父亲车祸去世,施一公买耐克鞋在学校摆摊赚钱补贴家用,赚了“第一桶金”后,专卖店老板问他愿不愿意做代理,但是他婉言谢绝,因为“我要尝试新的机会啦”;后来他兼职做导游,做了三个月之后,又“转移了目标”。
在美国博士期间,施一公兼职在中餐馆打工,他说自己到中餐馆打工的目的,“就是亲身体验勤工助学带来的那种刻骨铭心的感受”。就像他后来在美国有“蒸蒸日上的学术地位,优渥丰厚的物质待遇,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在别人眼里实现了所谓的“美国梦”,面对别人的不解和误解,他毅然回国,“助力国家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我觉得在他报国的雄心之下,应该还有再次转移目标、期待体验不同生活的躁动的心。包括他后来辞去清华大学副校长去创建西湖大学。
在《我们为什么上大学》中,施一公说,“生命就是体验,既然体验只有一次,何不做到极致?”
生命就是体验。
所以,要把握更多体验的机会让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多彩,关键还是要以实力为基础。
施一公的经历有足够多的体验,足够丰富多彩。但是他首先是一名科学家,这是他敢于追求丰富多彩的资本,也是他的核心竞争力。
在《我的时间分配》中,施一公说他全职回国时,“关爱我的朋友和老师就常常叮嘱我:‘一公,无论如何一定要做好研究,这是你的本行,也是你在中国立足的根本!’
在《中美两国科学之我见》中,施一公批评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及引用在中国的误导和贻害,他说,“我在此评述SCI影响因子和论文引用次数,可能会引来一些非议。我想特别说明的是:第一,我本人无论是SCI文章还是论文引用次数都是相当高的,我以通讯作者的身份发表过近50CNS(即《细胞》《自然》《科学》)论文,所以我做这样的评述完全处于公心、为国家考虑......”。看到这一句,我发自内心地体会到什么是“强大”。所以只有自己强大,才有资格评价,有实力才有话语权。
所以施一公才有资格写《试答钱学森之问》,以他的身份为科技创新、教育体制、人才战略建言献策,才会让人觉得中肯和令人信服。
就像在第一篇《我是河南人》中,施一公说的,“我不仅是地道的河南省,更准确地说,我是驻马店人。今后您拿河南人开涮之前,最好四下观望一下,免得我在场让您下不来台。”
实力是最好的证明。
所以,无论多么丰富多彩也要有立足的核心竞争力。
与郭齐苏同学共勉!



转自早早读书笔记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污水处理 | 废气处理 | 环保技术咨询 | 新闻中心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