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园地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分享园地 >分享分类
上乘非奢侈
日期:2014/7/16 16:53:56 人气:4062

    祖上六代木匠的沈宝宏从记事起,山东老家的中堂摆设就没变过。但他说,家里六代人治木,只有他处的这个时代最不一样——身为U+设计机构的创始人和董事长,他比祖辈们的身份复杂了许多。
    让守住与土地相依为命的农人,叫一句“好用”、“趁手”、“板正”,在哪家女儿即将出嫁时,将院里种了几十年的树交给你做家什的一份信任,那是沈宝宏父亲和祖辈们安身立命之事。“可能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当代美学和创意产业的意义,但知道自己的儿子也在靠做家具为生,只不过说实话,我不确定父亲知道作为一个设计师,我的工作性质是什么,包括我创办的品牌。每当有媒体报道我时,我会把这些资料收集给二老看,他们会特别欣慰。”
    从前手艺人不算企业家,也绝对算不上艺术家——纯粹的木匠几乎没有任何商业经验。“父亲一辈子治木,十倍于我的辛苦,守住的可能只是沈家在一个镇甚至一个集市上名号——沈家做的东西‘正’。在这样六代木匠的世家里,不得不让我多了对木,对手艺的痴迷,也多了敬畏之心,不敢砸了招牌。我与生俱来地肯定关注着一件家具本身的存在。关心它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它跟人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我守着一个‘正’字,是家里传下来的。”
    传统手艺的传承与发展大多数是依靠家族关系的努力而维系。谈木匠这个话题也许真可以谈上个十年。中国古代的木匠从设计到手工一体,而到了现代,家具设计师和木匠的含义因为分工细密化而区分开来,但实际上,他们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木匠和木器师们。手艺人所坚持的“子承父业”,正是这种简单朴素的家族情感,为中国无数门宝贵的“手艺”留出了一条传承的路。
    在沈宝宏设计的“疏影茶柜”里,你能看到一个中国人是如何在烟雨江南里,月色清爽的夜,细碎树影,透过窗棂洒在笔墨纸砚上,诠释着对“传统手艺”与“当代设计”的理解。以独有的语言去描绘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景”与“境”。
    沈谈到了中国造物智慧“上乘非奢侈”,这也许是中国人对“造物”最传统、最本质的理解。不以奢侈为荣,对奢侈的描写都伴随着警示与耐人寻味的思辨,这是“上乘非奢侈”的一种释义。“我们中国人的智慧取自自然,自然的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果子在九月成熟,你几乎不用做什么,它就是一道上乘的美味。江边的一尾鲜鱼,用江水烹火别太大,少放盐多放葱花,那味道也是上乘。这上乘之中,有耕作辛劳,有耐心等候,有明事理的动作,有自然而然的心得。”
    “常有人问我为什么不用更名贵的木材加工生产,设计附加值不是更高?其实设计是基于‘善意美’的,借助天赋与技术,我们把胡桃与柚木用得刚刚好,它能让我们把品质与价格控制在合理的水平,更利于分享,在相对没有资本障碍的情况下传递美和技艺。”
    在研究传统,运用“中国元素”是近年来设计界热门关键词的当下,沈宝宏说自己仍在寻找赋予传统以经久的美学和精神价值。他发现,北欧在设计过程中讲究点线面,物理性的东西一定放在最前面,美学放在最后,非常理性地在解答一个问题;而中国传统的东西则更多是一个精神层面的东西,是需要把玩的,而这种“把玩”就是一种基于物质的“情怀”,它是一种生活态度。
    很多年前沈宝宏读杨耀的《明式家具研究》一书,那40幅明式家具实测图所展现了明式家具优美曲线、精妙的榫卯结构,深深地影响了沈宝宏。这让他发现,自己从小到大所使用的,看惯了甚至漠视了的中式老家具,竟有着这么悠远的故事。
    去年夏天沈宝宏跟着“看见造物——中国创造设计之旅”探访了江南的能工巧匠,他看到传统民艺仍在支撑着手艺人的生活,但却远远达不到它应有的回报。“比如特别耗费心力的刺绣,仍旧在模仿一些古代绘画与一些商业图案,那这项技艺的存在又说明了什么呢?这都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在江南之行后我的作品里,你可以在一张中国沙发上看到来自传统服饰的盘扣、对襟。在一把拾金小凳上,看到牛皮、红铜与柚木重新演绎的马扎。叠山茶架体现的是中国人对山水,对世界的理解。”
    以中国人“道法自然”,“乐天知命”的“善意”的态度,去发现生活之乐,为当下生活造物。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污水处理 | 废气处理 | 环保技术咨询 | 新闻中心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