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园地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分享园地 >分享分类
每家公司,都有“五大断裂”
日期:2024/10/28 15:40:09 人气:72


每一位企业家,都是企业人才培养的第一责任人。
来源 | 酵母总裁班(ID:yeastbs)


我们访问了很多企业家,会发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


80%企业会认为,真正制约企业发展的,是人的能力导致的。


企业缺的并不是人才,而是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很多企业每年都会拿出,销售额的1%~7%作为培训成本,提升员工的能力。


但是,每年花那么多的钱,效果真的好吗?


65%的老板认为,培训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培训效果差,老板是第一责任人


为什么培训不尽如人意?有四点原因。

首先,老板只关注顶层设计,不关注基层建设。

培训效果差,老板是第一责任人。

老板会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战略定位和顶层设计。

听起来都对,做起来摸不着头脑。

认为学了这些,就能拿到结果了。

真正能拿到结果的,是基层建设。执行力和细节把控,才是重中之重。

其次,学习相对模块化。

就拿学战略为例。战略有很多的模块,有商业模式,品牌定位等等。

往往都是“见木不见林”,学了很多模块化的知识,并没学到全貌。

第三,说不清楚。

当你看不到全貌时,通常只能说清楚一件事情。

举个例子。在公司,一定会有这样的销售。

培训时你讲得天花乱坠,听着很有感觉,好像是听明白了。

一面对客户,就说不清楚。

那在培训时,亦是如此。听的时候,感觉都对;做的时候,无从下手。

根源就是,你光是听了理论,但你没有贴合实际业务场景,转化成自己的语言。

一旦说不清楚,执行就存在最大的问题——执行不下去。

最后,上下断裂。

绝大部分企业,难以落地,是卡在了中基层。

中基层管理者,根本不理解,公司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制度?

一旦他说不清楚,下面就开始百花齐放。

最终,只有极少数的人,真正符合公司的想法。

培训也是这样,如果培训没有到落地层面,就会出现五大断裂。


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跟不上


传统企业,都会经历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跟不上。

出现一个信息时,多数时候,会看不见这个信息。这其实是非常可怕的。诺基亚,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我们都知道,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前身,就是智能手机。

PC想要过渡到移动互联网,必须要经历过智能手机。

但诺基亚看不见,看不见苹果的变化,看不见智能手机的变化,一直固步自封。

明明已经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因为看不见,结果错过整个移动互联网时代。

当然也有很多人,是看见了,但在调研竞争对手时,往往都是:

100个竞争对手中,90个都会说他的不好,自己的好。

这就是看不起,从来不说,对方有什么好的地方。

真的等到别人做到很牛时,也看不懂对方在做什么。

比如数码时代的柯达,他根本就看不懂。

柯达也知道胶卷,未来有可能会被取代,但他舍不得下手。

舍不得下手,最后就是,别人都有钱了,自己却跟不上了。

这就是企业之殇。

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等到看懂了,跟也跟不上了。

想用望远镜时,却已经看不到竞争对手的尾灯。



培训,同样如此。

当你学到一个新的知识时,从知道到下决心去改变,中间会有激烈的思想斗争过程。

先会判断,这个新的知识对不对,对自己有没有用。会产生对抗:

老师讲的这些先进经验,我们老早在做了,这就是看不起。

看不起以后,就到了看不懂阶段。看不懂,思想还能改变吗?肯定改变不了。

真正想要改变时,却跟不上了。

我之前讲《亮剑》,有一个观点:

传统企业,如果不想被竞争对手抛在身后,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尝试。

培训落地,也是同样的道理。

当你还在看不起或者看不懂时,别人已经拉开你一大截了。

同样是卖茶叶蛋,老太婆和教授的做法,一定截然不同。

老太婆卖茶叶蛋,今天想,明天就去做,主动尝试。

教授卖茶叶蛋,调研花一个月,产品开发一个月。

准备上市时,一条街的生意,都被老太婆给抢占。


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老路


如果你真的想要改变,一定要付诸行动。

但往往很多时候,我们会陷入挣扎:怕一改变,就会伤筋动骨。

事实上,动总比不动要好,不动肯定死,动只会难受死。难受死,总比坐吃等死要好。

之所以你会挣扎,是因为改变和行动之间,有一个巨大的鸿沟:

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老路。

上过我业务课的,都知道,拜访量很重要。

很多人学完,都会和底下的人,分享拜访量的重要性,会得到很多赞同。

但在执行时,真的就是“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老路”。

夜深人静时,都在想,拜访量很重要,拜访定江山。

白天付诸行动时,却会抱怨:

为什么一定要拜访量呢?

老板天天逼着我一天40家拜访量,晚上准备50个名单,这个行动太难了。

你看xxx,他那么多的拜访量,有什么用,业绩还不如我。

白天又回到老路上了。

事实上,他没想明白,没有数量,哪来的质量。量变,才能引起质变。

员工会这么想,同样地,到自己身上,你也会这么想:

我的公司都已经做得那么大了,还要管具体细节,每天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体力,也跟不上啊。

还是找个人,帮我完成这个工作吧?俞头不是中供的嘛,中供的人都很厉害。

能不能帮我招个业务老大,我不就可以偷懒了?

真的是招一个人,就能解决问题?凡是这样招来的人,通常都会死掉。

根本原因,是招来的人,并不是真正合适的人。

就像结婚,最理想的结婚对象,一定是最合适的。

也许她不是美女,但是她适合结婚,她搞得好公婆关系,教育得好孩子。

招聘也一样,如果他不合适,很容易出现大问题。

前段时间,我们有个学员,好不容易招到一个销售总监。

想让这个销售总监,来解决公司里所有的问题,新官上任就烧起三把火。

结果产生了巨大的“抗药性”:底下的员工,纷纷离职。

最后,只能开除这个不合适的销售总监。

要把学的东西,落实到行动上,并且有好结果,这件事真的很难。

走老路的核心原因,是我们都变成了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简单粗暴的执行,一遇到反弹就放弃


当然,也会有另外一种情况。

不是说,要有行动,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干再说。简单粗暴,是风格。

既然拜访量很重要,那我们就要落地拜访量,坚决地执行下去。

不允许员工有反抗,谁有反抗,坚决镇压。这真的有效果吗?

很多时候,看似你颁布了一个公司的政策,在落地时,总会遇到重重阻力。

本质原因,是在上传下达环节,出现信息偏差。

也就是,你讲得清楚的事情,中层不一定讲得清楚。

中层讲不清楚,势必会和员工脱节,最后反而被员工说服。

“这些制度,都是公司定的。”把责任甩给公司,员工端一反弹,就执行不下去。

以前我最大的困惑,就是我和销售之间有四层,多数时候,卡在了第二层。

我把事情讲清楚了,大区经理传到区域经理时,就已经讲不清楚了。

区域经理为了执行力强,只能把我的话,原封不动地贯彻下去。

规定一天要有8家拜访量。有位管理者把规定传下去时,就出现了问题。

有个女员工说,我一天8家拜访量,能不能回去喂完奶以后补,大概9点左右?

他说不行,今天干不完,你就不准回家。

后来,我就批评他:

我们是一天平均8家拜访量,今天就算干不完,小孩子要喂奶,可以回家喂。

喂完以后,晚上也可以打电话补拜访量,第二天也可以补。

我们要求的是一周之内,把拜访量补完。

但他不理解,只能强制灌输下去。

最终,他成为了传声筒,我说什么,他就原封不动地向下传递。



“公司说要写日报,大家照做就行了,这是制度规定的,每个人都要写。”

然后,就出现流水账、敷衍的情况。

无形中,给员工增加了工作量,每天那么多拜访量,还要天天写日报。一写日报,就不兴奋。

其实,根源在于管理者。

他不理解,公司为什么要有写日报的规定。不理解,势必做不好解释工作。


没有良好的复盘习惯


有行动,才会有结果。有结果,才能进行分析总结。

但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该怎么复盘,或者什么样的复盘,是好的复盘?

就像蹲马步的to do list,很多人在落地时,总觉得困难重重,落不下去。

为什么落地难?有两个关键因素。

首先,你没有帮他拿到结果,他觉得没有价值,兴奋不起来。

只会在想,每天那么多的拜访量,开会时间那么长,还让我天天写。

写了又不看,又不给指导,又不利于签单,真是一无是处。

因此,管理者,核心要做的,就是帮他拿到结果。

结果,不是指业绩,而是过程上的结果。

有没有将客户往前推进一步?有没有学到新说辞?有没有把KP往前推进一步?

哪些过程做得好,可以鼓励表扬;哪些有问题,可以辅导纠正。

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帮他拿到结果。

其次,你没有讲清楚,写to do list,核心是为了做总结。

光有to do list,是没有用的。重点要的,是每天围绕业绩,做了哪些工作?

哪些做好了?些没有做好,没做好原因是什么?

复盘总结,是为了更好精进。

丘吉尔曾说过,“不要浪费任何一场危机”。

面对危机,不要太悲观,学会从“危机”中找到“机会”。

梳理总结过往的经验,一起找到未来的方向。这就是复盘。

一件事,无论成功与否,都要复盘。

没有复盘,我们会在一个错误的地方,重复犯错,循环往复。

有了复盘,才不会在同样的地方,第二次犯错。

复盘,最终是为了提升人的能力。借业务的假,修人的真。

复盘的是业务,真正修炼的是人。人的能力变强了,业务才会发展壮大。

因此,在复盘时,要对事,又对人。因为事,一定是人在做。

谈到事,一定得要谈到人,谈到思路和心态。


不知取舍,不懂聚焦


我们每个人,肯定都希望自己能成长得更快一些?

怎么才能加快成长呢?

不断进行复盘。只有不断复盘,才会不断进步。

复盘,的确是一套很好的工具。

很多人,确实也通过复盘,总结出很多想做的事。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面面俱到,事事都做,是不太可能的。

很多时候,销售端在开周会时,通常会总结出很多意见。

老客户的线下club,该怎么开;拜访量,该怎么做;面对面拜访,该怎么做;电话应该怎么打。

每件事情,都会有对应的策略。

可到了一线,哪些是重点的,员工到底应该做哪几条?

从员工的角度,你只要告诉他,重点做哪三件事情,就可以了。

越往下,越要取舍,越要聚焦。

铁军是训练出来的,不是逼一个人,同时干10件事情。

聚焦核心三件事,行动力,自然而然被训练出来了。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的培养。

培养跟不上,业务是会脱节的,最终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每一位企业家,都是企业人才培养的第一责任人。但与此同时,每一位企业家,也是非常痛苦的。

一家企业,如果今天赚不到钱,对于企业来说,今天所有人的工资,就白给了。

别看表面风光,个个饥寒交迫。

在夜深人静时,一定会经历无数破碎、无眠和碰撞,孤立无援,同时又期待奇迹和涅槃。

就像前段时间,我朋友圈的那句话:

夜夜难熬夜夜熬,关关难过关关过,悄悄崩溃,默默自愈。
以上文章来源于酵母总裁班 ,作者俞朝翎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污水处理 | 废气处理 | 环保技术咨询 | 新闻中心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