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园地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分享园地 >分享分类
看一集多吃三碗饭,必须得去趟洛阳了
日期:2021/12/6 16:54:08 人气:1953


这两天,因为《风起洛阳》,全国人民都知道洛阳人爱喝汤了,洛阳的汤,霸榜热搜。

 

在此之前,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洛阳美食居然如此之多、如此馋人。这个剧让洛阳珍馐,全面出圈。

 

 

这部剧火到炸榜,顺势引发了最懂洛阳美食的洛阳当地媒体也纷纷加入讨论,热情地向网友推荐洛阳其他美食,洛阳不只有汤,还有锅贴、浆面条、牡丹燕菜……

 

我之前就写过《登场了!洛阳》,从美学、文化等不同层面呈现了洛阳之美,这次洛阳 IP 再次开枝散叶,《风起洛阳》让洛阳美食也出了圈,同时也让洛阳这座悠悠古城再次成了大家讨论的热点。

 

早听说洛阳羊汤是汤中一绝,大骨熬汤,肉肥汤鲜。洛阳人爱汤的程度,不输广东人。广东人的汤是菜品中的一味,而洛阳的汤则是一顿饭。洛阳人端起一碗汤,神仙都不当。

 

洛阳人最爱羊肉,我是内蒙人,贯穿一个内蒙人一生的天命珍馐,也是羊肉。羊肉的做法,煎炒烹炸,闷烤熬炖,我的心水,还是炖。几年前,我吃了一场炖羊肉,差点香死。

 

那天是铁锅炖羊,二十多斤,要肥有肥,要瘦有瘦,熬烂土豆,焖透粉条,各种滋味,互渗互补。炖的时候就不停有人凑到灶前,吸锅盖缝溜出来的肉香。出锅后,第一筷子,我挑了块肥的,一口咬住,肉香灌喉,每一口,都是顶到头的满足与喜悦。 

人间一往,唯有爱与这一口吃,不可辜负。

 

我不想辜负任何形式的羊肉,各地的不同做法,都想一试,几集看下来,我现在最惦记的,就是洛阳的羊汤。

《风起洛阳》虽然讲的是一个地道的迷雾中探悬案的故事,但我最喜欢的,是里边关于美食用心且专业的编排与呈现。

 

王一博在剧里演的百里弘毅,是工部尚书百里延家的二郎,人称百里二郎,是神都洛阳第一饕客。

  

百里二郎在吃这件事上,专业、不将就:「黑鱼肉质本身就脆,化去鱼脂,口感就会柴干,要借用风,略冷却一二方可入口,保证肉质的滑嫩。」

   

洛阳人爱吃、会吃的民间社会风貌,全部被融到了剧集中。

  

每次百里二郎在店家品鉴美食,周围必是水泄不通,这是洛阳人重视吃的体现,他们把吃当成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件正事。

  

百里二郎最惦记的,是小南桥的陶记羊汤馆,一定要喝到头碗羊汤。

 

头一碗不敢拿命争,但头一锅,是一定要抢到的。想尝到极鲜极味,一早就得守在汤馆门口。很多地方都有喝羊汤的习惯,但是喝法、味道各不相同,洛阳的羊汤以味鲜、汤稠、无膻味闻名冠绝。

  

在洛阳,没有一碗汤解决不了的事。除了羊汤,洛阳人还喜欢喝牛肉汤、驴肉汤、杂肝汤、豆腐汤、丸子汤、不翻汤、胡辣汤……每种汤都荡漾着浓浓的洛阳气息。

 

马伯庸说他最喜欢的是不翻汤,酸辣咸香:「它不是那种满满当当一大桌子的正菜,而是亲民的小吃,美味且不必端着,想先喝汤就喝汤,想吃饼就吃饼,没有一定之规,整个人是放松的。」

 

洛阳汤文化中最著名的,当属水席。水席有两层含义:一是每道菜都不离汤水,二是吃完一道,会立刻再续一道,撤一道,上一道,如行云流水。在剧中,把水席直接艺术化升到顶,菜品直接置于水上,如梦如幻。

  

洛阳自古是汤都。洛阳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往来的胡商多,各方美食文化的进一步交融,逐渐改变了当地人的饮食习惯,牛羊肉汤随之融入并流传下来。

 

洛阳四面环山,地处盆地 ,季风性气候显著 ,春季干旱 ,冬季干冷 ,为了抵御严寒和补充水分 ,洛阳人养成了喝汤的习惯。

 

这个剧故事的底色是破解谜团,但它并没有让你时刻紧张,憋着尿看完一集又一集,它在紧张的故事中,穿插了很多松弛,各路绝味美食就是这个松弛。

 

几集看下来,我最爱看的,就是看百里二郎吃各种东西,拽各种词。我甚至开始期待它能出个衍生剧,就专讲二郎探店,一次看爽。

   

《风起洛阳》用现代人可以感同身受的方式,呈现着洛阳美食的奕奕光彩。现代人爱探店,更爱看人探店。百里二郎是洛阳美食探店第一人,地区自媒体顶流。他的权威和影响力,现在探店博主比不了。

 

无数店家翘着脚,撅着腚,就为了等百里二郎一个词,一词定级,定下了这家店的品质,也定下了这家店还能不能继续开下去的前程。

   

剧中的探店段落拍得是真的上头,每集我都翘脚撅腚,就等二郎探店。有一次,他去评一家酥酪店。

   

一口酥酪入嘴,百里二郎品味几番,只给定了一个「尚可」,但店家已然高兴地就地上天。

   

严苛的百里二郎一句「尚可」,就够这小店排几个月队了。请百里二郎品鉴,都需要提前排号,动辄前边就有几十位。

  

百里二郎惦记着头碗羊汤,现代洛阳人又何尝不是,这是一个传承了千年的惦记。

 

现在,每天太阳一起,所有洛阳人的一天,依然是,从汤开始。每条街上,都有人扎在路边的小馆子里,捧着一个海碗喝汤,最正宗的喝法,是直接端着喝,不能用勺子。

  

现在的洛阳人早上一般喜欢喝牛、羊肉汤,晚上的时间,会留给丸子汤。丸子汤虽是素汤,但也是用大骨头熬的,咬上一口绵密酥软的丸子,再接上一口汤,这一天,就算圆满了。

 

《风起洛阳》把洛阳的汤文化融到剧集的筋骨中,就像各种食材制作的汤,已经融到了洛阳百姓的身体里一样,汤剧合一,密不可分。

 

洛阳观众看这部剧,估计感受更真切。我查了一下,后边的剧集中,还会出现胡辣汤、馎饦、饆饠等各类洛阳珍馐,张大嘴等着看吧。

   

中华民族几千年下来,中国人最重视的事中,离不开一个「吃」字。《风起洛阳》最好的一点,就是抓住了「吃」这件事的精髓,抓得很准。

 

不是浮皮潦草,不是应付了事,这部剧走心入胃,有强烈的带货属性,剧中人物吃的东西,每一样我都想去洛阳尝尝。

  

走到今天,「吃」早已不止填饱肚子这么一个基础属性了,「吃」是文化,吃到极致,近乎艺术。

 

《风起洛阳》通过艺术化的编排和呈现,把饮食文化铺展开来,顺着观众的味蕾和试听系统,铺就下了一副洛阳盛世画卷,每个人都能从剧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些酸鲜爽辣,感受到那些人情风土。

 

每看一集,就能多吃三碗饭,全看下来,估计就得筹划行程,赶紧去趟洛阳了。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污水处理 | 废气处理 | 环保技术咨询 | 新闻中心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